为中俄关系定向领航 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写在习近平主席即将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之际

发布于:2023-03-18 08:22 0条评论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 题:为中俄关系定向领航 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写在习近平主席即将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之际

  新华社记者

  乌拉尔山巍峨屹立,伏尔加河蜿蜒向前,辽阔的俄罗斯大地将再次迎来尊贵的中国客人。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3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这是习近平主席继续当选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是一次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将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引领航向、擘画蓝图,推动双方继续深化全面战略协作和各领域务实合作,为维护和平安全与发展繁荣、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树立大国关系典范

  在冰天雪地里爬高上低、拖着装满水的大桶步伐彪悍、捧着新鲜竹子大快朵颐……今年3月初,生活在俄罗斯莫斯科动物园的中国大熊猫“如意”火遍全网。中国网民们评价说:“俄罗斯拿出了最高礼遇对待中国国宝”。

  2022年7月31日,人们在俄罗斯莫斯科动物园观看中国大熊猫“如意”。新华社记者 白雪骐 摄

  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与普京总统共同见证了大熊猫“如意”和“丁丁”落户莫斯科,为两国友谊再添一抹温暖明媚的底色。

  那次访问中,两国领导人共同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实现两国关系提质升级,中俄关系正式开启更高水平、更大发展的新时代。

  时隔三年多再次访俄,习近平主席将同普京总统就双边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促进两国战略协作与务实合作,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此次访问是习近平主席自担任国家主席以来第九次踏上俄罗斯土地。十年间,中俄最高领导人会面40次,两国元首政治交往始终保持着高水平、高频率、高质量。

  元首交往是中俄关系的指南针和定盘星。两国关系的每一次大踏步前进,都离不开中俄元首的战略引领和亲自擘画——2013年两国元首签署《中俄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14年签署《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2015年签署《中俄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2017年签署《中俄关于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19年签署《中俄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2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两国元首正式宣布条约延期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在长春五环体育馆,参加第三届中俄冬季青少年运动会的俄罗斯花样滑冰运动员在赛前场地适应性训练时向场边的中国运动员致意(2022年12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面对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以多种方式保持密切沟通。从“冬奥之约”“新春之会”到已成传统的年末视频会晤,从电话沟通到互致信函,从“云见证”中俄核能合作项目开工仪式到“云出席”对方国家主场外交重要活动……在两国元首的共同引领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成熟坚韧,两国合作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显现。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中俄成功走出了一条大国战略互信、邻里友好的相处之道,树立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面对深刻演变的国际形势,中俄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建设多极化世界的大方向,倡导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中俄关系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基础上,既不对世界上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也不受任何第三方的干扰和挑拨。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欧洲与国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瓦西里·卡申说,俄中两国塑造了大国相交的典范,“高效、有责任、有担当、面向未来的大国关系在国际局势中发挥着重要的稳定作用”。

  这是2022年12月18日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拍摄的科维克塔天然气气田设施。新华社记者 孟菁 摄

  书写友谊合作新篇

  中国东北边城黑河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隔黑龙江相望,被称为“中俄双子城”。去年6月10日,中俄首座跨黑龙江公路大桥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正式通车。

  一桥飞架,通达中俄。这座大桥是两国元首共同关心推动的重大跨境基础设施项目,它的开通在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之间开辟新的国际运输通道,成为中俄跨境互联互通建设的标志。

  这是中俄首座跨界江公路大桥的中俄双方接合位置(2019年12月2日摄)。大桥起点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终点位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从交通基础设施联通到落实中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路线图,从稳步推进油气合作大项目到加强科技创新合作,中俄务实合作领域不断拓展,量质齐升。

  十年来,中俄贸易额划出一道强劲的增长曲线:从2013年的不到900亿美元提升到2022年的超过1900亿美元,如今正加速迈向两国元首确定的2000亿美元的目标。

  在北京平谷地方铁路马坊站,京平综合物流枢纽中欧班列(北京-莫斯科)发车(2023年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近年来,中国对俄汽车和零配件出口大幅增长,中国汽车品牌在俄销量持续攀升。到去年年底,俄罗斯的中国品牌汽车经销商数量已达1041家。

  俄罗斯商品同样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来自俄罗斯的巧克力、蜂蜜、面粉、酒水装进了中国百姓的菜篮子、零食箱。俄罗斯出口中心近日宣布,将增加线上市场的俄罗斯网店数量,方便中国消费者购买高品质的俄罗斯商品。

  作为中俄交换生在江西省华东交通大学就读的俄罗斯姑娘米卡科娃·娜塔莉亚(左三)在学校欣赏同学弹奏(2019年10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中俄全方位务实合作持续深化的同时,两国人文交流日益密切,中俄友好社会民意基础愈加稳固。两国元首亲自推动,延续互办国家主题年的友好传统,继“青年友好交流年”“媒体交流年”“地方合作交流年”“科技创新年”后,将2022年和2023年确定为“体育交流年”。在此框架内,第二届莫斯科“孔子杯”中国体育与文化艺术项目大赛、中俄体育嘉年华、第三届中俄冬青会等一系列活动陆续举行,两国民众感受体育激情,续写中俄友谊新篇。

  2022年7月14日,在俄罗斯莫斯科,武术爱好者在第二届莫斯科“孔子杯”中国体育与文化艺术项目大赛活动中表演武术。新华社发(亚历山大摄)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尤里·塔夫罗夫斯基说,在两国元首的引领下,俄中两国在过去十年积极合作,相信未来两国领导人将为双边合作开辟更多新领域。

  发出公平正义强音

  2013年,习近平主席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来到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习近平主席首次面向世界提出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呼吁国际社会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十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多次写入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重要文件,反映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凝聚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2013年现场聆听习近平主席演讲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阿纳托利·托尔库诺夫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年来,其现实意义越发凸显。

  当前,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是重拾冷战思维,挑动分裂对立、集团对抗,还是从人类共同福祉出发,践行平等互尊、合作共赢,这两种取向考验大国政治家的智慧,也考验全人类的理性。事实反复证明,围堵打压不得人心,制裁干涉注定失败。

  2018年2月9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俄罗斯小朋友在“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活动中观看四川风采文化展演。新华社记者 鲁金博 摄

  在人类历史的关键节点,习近平主席作出“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判断,普京总统则在瓦尔代论坛上指出“人类正处于大变革时代”。

  世界越是动荡不安,中俄关系越应稳步向前。作为上合组织创始成员国,中俄发挥理念引领和战略规划等各自优势,不断推动多边合作,组织涵盖的领域从初始的安全,逐步拓宽到政治、经济和人文等领域,成为完善国际秩序、推动全球和地区发展、维护成员国安全稳定不可或缺的建设性力量。

  中俄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携手建立金砖机制。在这一机制框架下,中俄等国积极推进全球经济治理的改革进程,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共同发声,有力提升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在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今天,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新“引擎”。

  2016年7月6日,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中俄音乐家在“中俄媒体交流年”专场音乐会上同台演奏。新华社记者 白雪骐 摄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全球性和地区性组织的重要成员,中俄发挥大国引领作用,为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增添动力,为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提供保障。在朝鲜半岛、阿富汗局势、伊朗核问题等全球和地区事务中,中俄两国立场一致,协作密切。

  眼下,乌克兰危机仍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危机升级逾一年,中国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推动国际社会形成合力,为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今年2月,中国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为解决危机提出全面、综合、可行的方案,得到包括当事方在内的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同月中国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为解决全球安全难题提供了更系统的思路、更可行的举措。

  十年同行,行而不辍。中国将继续同俄罗斯一道,顺应时代潮流,以团结对冲分裂,以合作取代对抗,为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记者韩墨、赵嫣、朱瑞卿、张远)

[编辑:向雅琴]